如何理解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开国大典上亲自按下电钮,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五星红旗上,四颗小星环拱一颗大星,象征着亿万人民心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处于首要,在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位居统领,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党的领导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自从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起来后,人类的生产活动更需要高度的组织与协调、有力的指挥与权威。无产阶级政党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在建立和建设新社会、领导社会革命的进程中,必须形成统一的步伐、一致的行动,掌握对各种社会力量、社会资源、社会活动的领导权。只有党成为领导核心,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汇聚起创造历史、改变世界的磅礴力量。列宁明确指出,“国家政权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都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党是决定整个系统运行的“命门”,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是由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近代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大潮中,正是凭借这一先进特性,我们党才能从当时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成为推动中国历史前进无可替代的核心领导力量。对比党成立前后中国革命面貌的根本转变,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和根本成就,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认了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为我们党长期执政提供了根本法律依据。
党是领导一切的,意味着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地说就是“众星捧月”。人大、政府、政协、监委、法院、检察院、军队,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企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一个都不能少。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缺失了弱化了,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和国家事业。当然,党领导一切并不是说党要包揽包办一切,并不是事无巨细都抓在手上,要防止越俎代庖,陷入事务主义。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党、政、军、民、学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这样治国理政才有方向、有章法、有力量。否则就会出现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不仅我们确定的目标不能实现,而且必定会产生灾难性后果。
——节选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