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通过学习党史学党史来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董存瑞同志的英模事迹。
一、抗日烽火里成长
董存瑞于1929年10月15日出生在察哈尔省怀来县(今属河北省)南山堡村,全家共6个孩子,他排行第四。董存瑞家境贫寒,未能上学读书,6岁时便开始放羊,由于他胆大机灵,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穷孩子王”。
1940年初春伊始,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部队来到平北地区的海坨山下,建立了龙(关)延(庆)怀(来)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董存瑞所在的南山堡村被划归联合县第三区。1942年夏,联合县委派来年轻的共产党员王平担任第三区区委书记。王平每次到南山堡村工作时多是住在董存瑞家,因此经常会讲一些如“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故事给董存瑞听,并教他学唱《王二小放牛郎》等革命歌曲,在潜移默化中,董存瑞开始懂得了抗日救国、穷人要翻身求解放的革命道理。不久,南山堡成立了抗日儿童团,13岁的董存瑞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长,其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查路条、送鸡毛信、为部队通风报信等。从此,董存瑞挎上大刀、拿起红缨枪,带领伙伴们投入了火热的革命斗争中。
1943年秋的一天中午,董存瑞在田里干完农活,扛着铁锹向家里走去。半道上,他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王平和县里的郭科长因叛徒出卖,在常寨子村被敌人包围,经过一番激战后,二人砸坏了枪支、烧掉了文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董存瑞顿时心如刀绞,眼泪夺眶而出。不久,他向新来的区委书记王福堂诉说了自己要去部队当兵的想法。于是,王福堂先安排他参加了民兵基干队,当了一名小民兵。在抗日烽火的锤炼中,董存瑞逐渐由一个顽皮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民兵,他和大家一起在公路上挖沟、让铁轨“翻身”、锯电杆、割电话线……拔掉了敌人的一个个据点。在行动中,他积极建议锯倒电话线杆后,再在附近埋上地雷,这样不但可以切断了敌人的通讯,还能炸死查线的敌人。民兵们都非常喜欢这个机智勇敢、肚里又有“道道”的小战友。
1945年春天,在抗日战争大反攻中,董存瑞那早已萌生的参加“真正战斗”的愿望更加强烈起来。他非常渴望成为一名真正的八路军战士,能够参加更大的战斗。经多次要求,董存瑞被批准参加了区抗日自卫队。日本投降后,区抗日自卫队被编入龙延怀联合县大队。9月,县大队被编入冀热察军区第9旅,董存瑞终于正式成为24团2营6连的一名八路军战士,开始了他新的战斗历程。
二、部队战斗中锤炼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悍然向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9月29日,国民党集中了一个军的兵力向延庆疯狂进攻,企图通过延庆攻占张家口。董存瑞所在部队参加了此次的延庆阻击战,这也是董存瑞参军后所打的第一次大仗。
战斗打响后,敌人先集中了10门大炮向我方阵地进行狂轰滥炸,接着又出动了8架轰炸机轮番扫射、轰炸。顿时,阵地上硝烟弥漫,尘土蔽日。战士们虽然缺乏对具有美式装备的敌人进行阵地防御的经验,但是他们凭着“寸土必争”的坚定信念扼守着阵地,坚持苦战。只要轰炸一停止,敌人的十几辆坦克就会掩护着步兵向我方阵地扑来。当时,我们的工事已几乎被敌人炸平,仅存一条小沟,董存瑞就跪在沟里,一手拿两三个手榴弹同时扔向敌人。在战斗中,他还和战友们用瓶子装上汽油、雷管等投向敌人的坦克,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经过15个昼夜的苦战和坚守,战士们牢牢地拖住了敌人,为掩护我解放区地方政府和主要物资的转移赢得了时间,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战后,参战部队受到上级的嘉奖;6连受到师里奖励;董存瑞也因作战勇敢荣立大功一次。
1947年3月,根据董存瑞的表现和申请,6连党支部讨论了董存瑞的入党问题。经连队指导员郭成华、二排长郭元方介绍,支部大会一致通过董存瑞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董存瑞怀着激动的心情庄严宣誓:“我把这辈子交给党,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1948年2月,董存瑞所在部队东进辽宁朝阳,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纵队在朝阳进行了50天的军政大练兵。作为6连6班班长的董存瑞带领全班不分昼夜苦练杀敌本领,到4月练兵总结时,部队组织了实战演习比赛,他带领3个组员代表全营参加比赛。结果,董存瑞因炸碉堡的动作迅速敏捷、敌情观念强、机智勇敢,团部授予他“爆破能手”的光荣称号,其所在的6班也被誉为“董存瑞练兵模范班”。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董存瑞因战斗英勇,舍生忘死,受到各级首长的多次嘉奖,并荣立大功三次。
三、强夺隆化 壮烈牺牲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冬季攻势结束以后,国民党军退守在几个孤立的据点内顽抗。1948年5月初,董存瑞所在部队担负了消灭国民党13军,解放全热河的任务。董存瑞随部队从朝阳出发,去攻打热河省会承德的大门隆化县城,支援东北战场。
部队开到距隆化县城5里地的一个小山村后,迅速地展开了战前准备工作。董存瑞班负责从驻地向敌人的前沿挖交通壕,他鼓励大家说:“咱们加油干呀,早挖成一天,隆化就早解放一天。”在他的带动下,全班战士争先恐后,干劲十足,一天就完成了任务。然后,董存瑞又带领全班战士去支援其他班,各班很受鼓舞,相互间展开了比赛,第五天就全部完成任务。接着,董存瑞又和战友们捆炸药包、钉炸药箱、做梯子、支架……很快便为攻打隆化作好了一切准备。
5月25日清晨4时20分,随着3发信号弹升空,战斗打响了。董存瑞所在的6连主要任务是在战斗向纵深发展时,攻取隆化中学。命令下来后,6连先是向隆化中学外围的工事运动,而敌人则用机枪严密封锁着他们前进的道路。在6连火力组、突击组、支援组等互相配合下,董存瑞带领着爆破组连续炸掉了敌人4个炮楼、5个碉堡,顺利地完成了扫清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下午3时30分,我军向敌人发起第二次总攻。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关于《董存瑞舍身炸堡垒》的事迹中,记述了当时的情况:“董存瑞同志领着全班冲在全连前面,攻占了第一个堡垒,胆怯的敌人从暗道中跑进了核心工事,一个架在壕沟上的桥头堡,挡住了我军前进道路,若不拿下这个碉堡就有碍战斗的进展。董存瑞同志坚决要求完成炸毁这一碉堡的任务,被允许后,他抱起炸药敏捷迅速的接近了碉堡,但没有炸药架子难接近碉堡,若放在地上又不能炸毁碉堡,情况又非常紧急,这时董存瑞同志高度的(地)发挥了共产党员自我牺牲的精神,毫不犹豫的左手托住炸药,右手拉导火索,在巨大轰炸声中粉碎了碉堡,英雄也壮烈牺牲了。突击部队踏着董存瑞同志的血迹随着浓烟冲进敌阵,全歼蒋匪取得隆化战斗的伟大胜利。”
有首诗生动地赞颂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壮举,其中写道,“横一道梁,竖一根柱,战士的构造:铁之血,钢之骨。手托起哧哧冒烟的炸药包,为受阻的部队开辟道路,只听得一声巨响,爆炸处,长出一棵常青树……”这棵“树”,就像一座高耸的丰碑让后人无限敬仰。
1992年,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移防至我们延边州后,多年来,部队将弘扬英雄精神,维护英雄形象,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当作军民共建工作的首要目的和责任,先后被国家民政部、吉林省及延边州评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集体”、“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
同志们,董存瑞精神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具有永恒的价值与魅力。英雄部队就在我们身边,英雄的精神之光永远不会黯淡,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需要用这种精神来凝聚党心民心,不断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扎实有效的举措、行动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们自觉成为董存瑞精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时刻牢记初心使命。